乐鱼真人体育娱乐-南美篮球传奇登顶北美职业赛事舞台
9月29日下午,位于里约西区巴哈Barra的“艺术城”(Cidade das )剧场一楼热闹非凡。红红的中国灯笼把这里装点一新,由中国驻里约总领馆和里约市政府共同组织的巴西第一个“中国日”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8周年庆祝活动在这里拉开帷幕,参加活动的有来自巴西各级政府、里约各界中巴人士3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里约葡中双语学校的学生们应邀出席并成了开幕式演出的主角,他们以中巴合璧的七个节目闪亮登场,惊艳了全场观众。
优雅的音乐中,首先登场的是七个美少女表演的舞蹈《采薇》。伴着“昔我往矣, 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 雨雪霏霏”的歌词,看到台上裙裾翻飞,水袖飘飘,步履轻轻,舞姿悠悠的红衣舞女们,台下的观众如痴如醉,这首来自《诗经》的歌词配上婉转的音乐,一下就进入了中国诗词、舞蹈古典美的境界里, 而久久不能忘怀。
舞蹈《采薇》
红衣少女翩翩飞去,紧接着出场的是由葡中双语中学35个中学生和张艺双语学校的6个年龄相仿的华人后代孩子组成的大合唱队伍。这也是中巴少年首次同唱一首歌-------不同肤色的、共同生活在巴西的孩子们手牵手将一首《朋友》演绎得恰到好处,一句“朋友一生一起走”使台下的很多人为之动容,这次精心设计、排练已久的中巴两国少年的这次友情合作也唱出了两国人民的心声,他们衷心地祝愿中巴友谊能够天长地久。
大合唱《朋友》
现场观众
大合唱结束,众人离去,走上台来的是葡中双语学校三年级两个斯斯文文的男生Gabriel (林磊)和Ivan (李想)。前者是2015年巴西第一届中学生“汉语桥”的赴华参赛选手,一直非常在努力地学习中文;而后者则是将于今年10月份赴华参加全球中学生“汉语桥”参赛选手。 他们用中国传统乐器葫芦丝合奏了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创作的傣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两个少年忘我的吹奏,那悠扬的曲调、娓娓动听的旋律,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让人不由联想起中国南方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幽攸抑扬,轻清淡雅。之后是李想表扬的陶笛《女儿情》,听众似乎回到了在中国耳目能详的《西游记》的场景中。
葫芦丝表演
悠扬的陶笛声还在空气中荡漾,台上场景又转换了频道。 身着艳丽中国民族服装的十二位双语中学一年级的女生款款走上舞台。 经过多日认真的排练后他们终于闪亮出场。 她们高挑的身材、青春的脸庞、优雅的步伐、认真的表演,给人以美轮美奂之感,惊艳了在场的所有人,令所有人啧啧称赞。
民族服装秀
民族服装秀结束,观众还沉浸在艳丽的中国民族服装带来的美感之中,场边《鸿雁》音乐响起,从舞台右侧走来了六位白衣少年。他们是双语学校太极小分队的同学们,在过去的两年里他们一直坚持认真练习太极,此次也是有备而来。观众在聆听中感受中国内蒙游牧民族音乐美的同时看到了台上六少年合着这首内蒙古乌拉特民歌,认认真真一招一式有模有样的太极表演。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五十六个民族融合的多元文化让台下的观众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太极表演《鸿雁》
欣赏完中国太极,接下来又走上来了巴西战舞,这也是此次双语中学学生的最后一个节目。为了使此次的活动充分体现中巴文化的交融,体现双语中学的跨文化特色,此次里约孔院特意准备了巴西中学生表演的巴西战舞,这是一种16世纪时由巴西的非裔移民所发展出、介于艺术与武术之间的独特舞蹈。因其起源于非洲却又融入了相当程度巴西本土原住民的文化特性,因此被认为是巴西最重要的本土文化象征与国技之一。九位翩翩白衣少年听着巴西战舞的歌词,拍打着节奏,不时地侧空翻、回旋踢、倒立,引起了台下观众一阵阵的喝彩。
巴西战舞
一个多小时的表演结束,观众意犹未尽,起身鼓掌。此次双语中学学生带来的多元中巴文化元素,使大家深深感受到了当今中巴文化交融所带来巨大享受。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走到后台来合影留念。
趁着演出的间歇, 也有不少观众来到来到孔子学院的展位前继续体验着中国文化。 用筷子夹乒乓球赛吸引了不同年龄的巴西观众。京剧脸谱也使观众感到好奇,他们纷纷带上拍照留念。
用筷子、带脸谱
一下午的时间很快过去,但此次巴西首个 “中国日”葡中双语中学和孔子学院给中巴两国观众带来的两国文化元素却使大家深感震撼、流连忘返。 他们期待着在里约、在巴西有更多的双语学校、更多类似的活动,使他们能更多、更近地接触中国的语言文化,并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到中国来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绚烂多姿的色彩。
作者简介
乔建珍:巴西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河北大学孔院长系列之三
中巴青年交流:孔子学院“中学生足球夏令营”
河北大学孔院长系列之二
巴西孔子学院推动中巴高校交流合作的成功之路
河北大学孔院长系列之一
案例丨巴西中学生来华足球夏令营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